五村共建打造都市田园乡村以人为本启动和美乡村建设
我國式現代化根底支撐在農業村莊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南京市踐行「綠水青山便是金山銀山」展開理念,深化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歷,立足南京市情和「三農」實踐,「五化協同」推動城鄉交融展開,「五村共建」打造都市田園村莊,「以人為本」啟動和美村莊建造,探究出了一條具有南京特征的我國式村莊現代化之路。

城鄉交融開新局南京市市郊面積5700多平方公裏,村莊人口123萬多人,別離占全市86.8%和13%。與同類城市一樣,城鄉展開不平衡、村莊展開不充沛的現象也曾長期存在。2012年以來,南京市完全摒棄工作中長期存在的城市偏好,結實樹立城鄉展開一盤棋理念,樹立健全城鄉交融展開系統機製,促進城鄉要素自在活動、公共資源合理配備,逐步構成了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展開、一起昌盛的新式工農城鄉聯系。

城鄉一體規劃,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統籌城鄉,規劃先行。從「十二五」開端,南京市經過城鄉規劃、工業展開、要素配備、根底設施、公共服務「五個一體化」協同推動,逐步構成了「南北田園、中部都市,擁江展開、城鄉交融」的總體展開格式。
在做好城市總體規劃、疆土空間規劃修編的根底上,進一步優化全市鎮村布局規劃,統籌推動新式鄉鎮化和美麗村莊建造。以行政村為單位加速編製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以城郊交融類、集聚提高類、特征維護類村莊為要點編製天然村村莊規劃,促進村莊空間、生態、根底設施、公共服務和工業展開有機交融。2020年,南京市依托在寧高校院所和城市規劃團隊,深化展開「共繪蘇鄉」規劃師下鄉活動,設立了10多個村莊規劃師工作站,經過陪同式規劃、全過程服務,促進村莊規劃建造水平進一步提高。
「村莊規劃有必要接地氣、有溫度」,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規劃研究院小鄉鎮與村莊分院院長張川說,村莊規劃師應該做一名「赤腳醫生」,而不是「專科醫生」,村莊規劃事無巨細,包含農業培養、村莊修建、生態環境、人文習俗等方方面面,這些都對規劃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規劃師工作站把城市專業技能、人才資源與村莊現實需求精準對接,成為城鄉交流的新渠道和村莊展開的「加油站」,為村莊建造找準展開定位、為城鄉交融提供個性化的落地施行方案。
近年來,南京市堅持把根底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的要點放在市郊村莊,市區兩級財政年投入村莊復興資金規模持續增長,2022年合計安排資金超280億元,首先完成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展開,使村莊全面具備了現代日子條件。現在的南京,軌道交通戔戔通、公交線路村村達、通訊燃氣戶戶有、區域供水全掩蓋。全市域創成「全國義務教育展開基本均衡區」,涉農區三甲醫院全掩蓋。村莊地區歸納性文明服務中心掩蓋率100%,村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掩蓋率達95%,在全省首先完成城鄉根底養老保險、醫保、低保同標並軌、同步提高。
要素一體配備,團體建造用地商場化。走城鄉交融展開之路,要向變革要動力,推動人才、土地、本錢等要素在城鄉下雙向活動。依照中央樹立健全城鄉一致的建造用地商場的要求,認真學習浙江深化村莊變革成功經歷,南京市以村莊土地運用準則變革為打破,活躍推動團體經營性建造用地與國有建造用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
2010年開端,南京市搶抓疆土資源辦理轉型立異試點機遇,施行節省集約用地「雙提高」舉動計劃,大力推動「萬頃良田建造工程」。以土地歸納整治為打破口,在六合區竹鎮等9個試點鎮街展開田水路林村歸納整治,盤活村莊團體建造用地10多萬畝,構成耕地得維護、工業得集聚、生態得提高、展開得空間、農人得實惠的共贏格式。深化展開戶籍準則變革,在主城區和市郊完成戶口通遷的根底上,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促進有才能在鄉鎮穩定工作和日子的農業轉移人口自主自願進城落戶。活躍為城市工商本錢下鄉註冊「綠色通道」,持續推動人才、資金、技能等要素向村莊活動,讓發明社會財富的源泉充沛湧流。
2019年,南京市溧水區、高淳區被歸入國家城鄉交融展開試驗區江蘇寧錫常接合片區,承當起了探究樹立村莊團體經營性建造用地入市準則等變革試點使命。現在溧水區已入市交易村莊團體經營性建造用地7宗135畝,出讓總價9200多萬元;高淳區入市交易村莊團體經營性建造用地9宗64畝,出讓總價4500多萬元。
在高淳區漆橋大街高崗村,高淳建發集團以1208萬元獲得3宗閑置地塊40年的運用權,牽手清華大學打造具有田園學術氣息的「高崗·清華村」。「除土地增值收益調理金和鎮街留存外,高崗村拿到的凈收益超越700萬元,其中三分之一用於鄉民分紅,最多一戶分到了5.7萬元,三分之二入股城建公司,每年保底分紅5%」,茅山行政村黨總支書記何玉寶告知記者,在本來偏遠的傳統農區,高崗村鄉民也能成為擁有租金、股金和薪水的「三金農人」,開心得合不攏嘴。
試點過程中,溧水區及時出臺以村莊團體經營性建造用地入市辦理辦法為主導,以收益調理金征收、收益辦理、運用權典當借款等規則為配套的「1+3」方針系統,保證了土地入市規範有序。「在查詢摸底和確權登記頒證的根底上,健全完善入市準則系統,構成就地入市、異地調整入市、宅基地會集整治入市等多種靈敏入市模式,多元完成入市土地價值,這是溧水、高淳兩區在團體經營性建造用地入市方面的成功經歷。」南京市發改委規劃處副處長趙晨說。三年多時間來,溧水、高淳兩區活躍建立入市渠道、出臺入市方針、規範入市程序,有用保證農人權益,充沛調動了農人參加的活躍性,加速釋放出團體經營性建造用地長期沈睡的價值。
生態一體核算,村莊「兩山」資源價值化。維護生態環境便是維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便是展開生產力。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強調,要全面顯示村莊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明價值。怎麽顯化村莊生態價值,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需求尋求逾越GDP的核算目標,體現天然生態系統對經濟社會展開和人類福祉的貢獻。
南京市「六山一水三分田」,山、水、林、田、村交融,優良的生態基底和天然資源稟賦為全市提供了豐富的生態產品,也是南京作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顏值擔當。近年來,南京市堅持人與天然調和共生,加速構建綠色低碳的工業系統、動力資源使用系統,將生態環境維護融入經濟社會展開全過程。經過加大美麗村莊和生態維護區建造力度,進一步釋放生態資源價值,初步打通了天然資源變資產本錢的價值轉化渠道。
2020年,高淳區以「綠色標尺」為引導,探究樹立生態產品價值完成機製,發布了全國首個縣區級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規範系統,成為僅有參加GEP核算國家規範擬定的區縣,被生態環境部正式命名為「綠水青山便是金山銀山」實踐立異基地。GEP直觀的數據反映了生態產品的價值,讓生態家底有了「價格標簽」,讓人們明晰地認識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對全區域生態系統的價值效果。
為了處理農業項目難融資、生態資產難評價、評價結果難使用等一系列問題,高淳區立異推出「GEP生態價值」借款。2022年9月,椏溪國華水草培養專業合作社用其經核算的1108萬元培養基地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質押登記,獲得了高淳農商行發放的100萬元借款。合作社理事長汪桂伢介紹說,生態系統價值核算點「綠」成金,生態價值貸作為金融產品立異,及時處理了合作社水環境辦理的資金需求,拓寬了水草培養業及螃蟹生態養殖業展開空間。本年合作社進一步擴大了水草培養面積,總量已到達2000畝,完成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提高。
溧水區作為首個「江蘇省碳達峰目標下綠色城鄉建造試點區」,深化展開省級天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完成機製試點,構成全省首個附帶出資展開和生態維護監管協議的土地出讓事例,並首先探究地表水水權機製變革,均已獲得了初步成效。
近年來,「綠色南京」建造深化推動,經過施行綠色通道、江河湖防護林、荒山造林、林業工業、郊野公園建造、村莊美化等林業工程,累計新增各類造林136萬畝,到2022年底,全市林木掩蓋率提高到31.95%,接連五年位居全省榜首。「綠色銀行」蓄寶於林、藏富於民,讓綠色生態成為驅動展開、發明效益的重要資源,完成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景象效益有機一致、相得益彰。
都市田園譜新篇「我國要美,村莊有必要美」,總書記指出,要紮實推動村莊建造,讓美麗村莊成為現代化強國的標誌、美麗我國的底色。黨的十八大以來,與浙江湖州、杭州等地美麗村莊建造基本同步,南京市經過系統謀劃、統籌推動康居村莊、美麗村莊、田園村莊建造,逐步描繪出有形狀、有神韻、有溫度、有質感、有生機的都市田園村莊新畫卷。
康居村莊全域掩蓋。傑出的生態環境是村莊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推動村莊現代化展開,首先要夯實綠色家底、優化提高村莊生態環境。2011—2013年,南京市首先展開村莊環境「六整治六提高」,要點整治日子廢物、日子汙水、亂堆亂放、工業汙染源、農業廢棄物、河道溝塘,著力提高公共設施配套、美化美化、飲用水安全保證、路途通達、修建相貌特征化水平和村莊環境辦理水平,全域7000多個村莊全面完成整治,建成了一批康居村莊。2015年環境維護部、財政部在寧聯合召開了全國村莊環境連片整治工作現場會,充沛肯定了南京村莊環境整治的先行經歷。
2018年以來,南京市接續施行村莊人居環境「三年整治」和「五年提高」舉動,加速康居村莊建造提檔晉級,完成全域掩蓋。著力做好「五個加法」,一是「分類規劃+分層推動」,做到統籌規劃、因村製宜,傑出要點、全面整治;二是「廢物分類+村莊清潔」,村莊廢物分類全域推動、廢物減量化成效明顯,村莊清潔舉動常態展開、到邊到底;三是「汙水處理+廁所革命」,戶廁應改盡改,下水應接盡接,汙水無害處理天然村掩蓋率到達90%以上;四是「公共空間+美麗院子」,村口節點和公共空間全面整治提高、相貌煥然一新,10萬多個美麗院子成為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五是「農人主體+長效管護」,經過人人參加、戶戶舉動,做到「門前三包」與專業管護相結合,完成環境共建、全民同享。
在棲霞區龍潭大街馬渡村,只見整治過的生態河道水清岸綠、魚翔淺底。「咱們在河道辦理的根底上推行魚水共養生態管護模式,由鄉民『分包』河道,放養魚苗、捕捉水草,齊心協力把家門口的水管好」,馬渡村黨總支書記吳春林介紹,「魚水共養」處理了河道水草蔓延頑疾,「民治民享」充沛激發了鄉民參加環境整治的活躍性。水清了,魚肥了,該村不只每年能節省12萬元的水草打撈成本,還有價值約18萬元的成魚能夠讓每戶鄉民領福利。
在溧水區晶橋鎮,村口、門口、塘口歸納整治和村莊潔化、美化、美化「三口三化」縱深推動,村團體經濟安排牽頭安排鄉民施行整治管護工程,經過共建同享、共管共治,讓生態環境維護意識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讓農人逐漸養成了傑出的衛生習慣。
三分建、七分管。現在南京市正在大力推行村莊河道、路途、美化、廢物和公共設施「五位一體」的歸納管護模式,將村莊人居環境提高目標歸入了鎮村高質量展開考評系統。在全市推行村莊人居環境「紅黑榜」「月月賽」做法,構成比學趕超的傑出氛圍,一起動態化完全消滅鐵路幹道沿線、河道兩岸、村莊周邊等衛生死角。立異黨安排結對共建模式,充沛發揮底層黨安排、村委會、團體經濟安排等多方效果,做到全民參加、常整長清,完成全域康居、處處宜居。
美麗村莊五美並舉。10多年來,南京市統籌推動美麗村莊演示村、宜居村、特征田園村莊、田園歸納體和民宿村「五村共建」,依照空間優化形狀美、綠色展開工業美、創業富民日子美、村社宜居生態美、鄉風文明調和美的「五美」規範,對一切規劃展開村進行高質量歸納性打造,建成500多個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村莊演示村,打造出8條村莊旅行精品線路,構成「點上有特征、線上有景色、面上百花園」的全域美麗村莊新格式。
江北新區盤城大街2020年以來全面展開「四清、四拆、四整治」,完成美麗村莊建造大提高,建成了14個美麗村莊宜居村、4個水美村莊。作為美麗村莊精品演示村,渡橋社區王家渡村在精細化做好村莊規劃建造的一起,經過土地歸納整治和水環境歸納整治,建成景色迷人的農田林網大地景象和水清岸綠的生態河道。經過盤活古滁河渡頭文明資源,舉辦「盤城葡萄節」品牌節展活動,每年接待市民遊客數萬人,成為江北新區的「都市花園」。
在串點成線、串珠成鏈的根底上,南京市逐步推動美麗村莊片區化、組團式展開。2017年起著力建造集現代農業、休閑旅行、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田園歸納體,打造了6個「演示村+農業園+旅行點」三位一體的歸納性村莊旅行片區。江寧區溪田田園歸納體與民資投建的七仙大福村完成聯動展開,以湖熟錢家渡周邊水鄉聚落為代表的十大聚落建造逐步推開,農文旅居有機結合的美麗村莊演示片區漸趨成熟。
美麗村莊建造為美麗經濟展開打下了堅實根底。為適應旅行商場本地化、城郊化、村莊化新常態,南京市以民宿村建造為載體,將50多家符合條件的美麗村莊、構思農園歸入黨政機關會議定點單位,10多個民宿村成為職工療療養掛牌基地,給村莊民宿業展開增加了相對穩定的優質客源。
「咱們龍尚民宿村2021年頭完成提檔晉級,現在有社會本錢運營和鄉民自建自營民宿14家、客房286間,節假日常常一房難求」,江寧區湯山大街龍尚村黨委委員劉迎介紹,龍尚村依托得天獨厚的天然稟賦,展開出集民宿、赤色教育、親子采摘、音樂節、國際馬術俱樂部等為一體的村莊旅行歸納體,本年「五一」假期接待遊客4.2萬人次,創收近600萬元。美麗村莊「小民宿」撬動了美麗經濟大展開,2022年,南京全市休閑農業和村莊旅行接待遊客達3400萬人次、完成歸納收入140億元。
現在,南京市已建成2300多個美麗宜居村莊,建成水美村莊193個、綠美村莊1098個,擁有7個國家級村莊旅行要點村、13個省級村莊旅行要點村。江寧區創成第一批國家級全域旅行演示區,高淳、溧水、浦口、六合區建成省級全域旅行演示區。到本年底,全市將建成美麗宜居村莊2800個左右、掩蓋率將到達54%(搬遷撤並類村莊在外),美麗村莊已經成為南京精美的城市手刺和顯示城市競賽力的重要品牌。
田園村莊特征顯示。2017年,時任江蘇省委書記李強提出,要把特征田園村莊建造作為促進村莊復興的戰略抓手,傑出特征工業、特征文明、特征生態,刻畫田園風光、田園修建、田園日子,建造美麗村莊、宜居村莊、生機村莊。
村莊之美,美在特征、貴在特征、難在特征。南京市田園村莊建造充沛發掘天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特別重視打造原生的田園風光、原真的村莊風情、原味的前史質感。
初夏時節,在浦口區永寧大街,300畝薰衣草競相敞開、遊客接連不斷,船在河上走,景在岸邊遊,一船一水一路花,盡顯詩情畫意。「永寧有四分之一的近山丘陵,四分之三的圩區景色,生態優勢顯著」,永寧大街黨工委副書記陳旸介紹,在張圩、草場圩、三合圩、復興圩50平方公裏的區域,永寧大街著力打造地域農業色塊和時節農業色帶,構成了五彩紛呈的田園景象、濕地景象,春賞萬畝油菜花、夏賞萬畝荷花、秋賞萬畝水稻,顯示了老山腳下、滁河岸邊大農業特征景象。
村莊建造過程中有必要加強古鎮、古村落維護,要在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幹預」原則下,對傳統修建、前史遺存進行維護與補葺。對此,高淳區固城大街花山村黨總支書記何臘保深有體會,在特征田園村莊建造過程中,明清老宅建成了「蔣山書舍」,保賢局、聖德戲樓、何氏宗祠等古修建重煥光彩,馬家壟小學遺址變成了「馬家壟1953」鄉民文明閱覽室。「咱們這裏是南京市維護得最好的古村落之一,也是田園水鄉網紅打卡地,歡迎大家前來賞識田園風光、探究田園修建、體驗田園日子。」何臘保說。
從2017年至今六年間,南京市全面推動都市田園村莊建造,已建成65個省級特征田園村莊。一起,環繞「村莊-聚落-片區」3個尺度空間,江寧西部、浦口環老山、溧水赤色李巷、高淳慢城等特征田園村莊演示區建造也在全面鋪開,努力做到農業現代化和村莊現代化一體推動,全面完成村莊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面提高。
和美村莊探新路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要「建造宜居宜業和美村莊」。和美村莊建造是落實村莊復興戰略的重要行動,也是推動我國式村莊現代化的實踐途徑。浙江經歷標明,和美村莊既要求塑形、更要求鑄魂,既包含物的現代化,也包含人的現代化、村莊辦理系統和辦理才能的現代化。在美麗村莊建造獲得階段性成效的根底上,有必要更加重視農人共富之「和」、鄉風文明之「和」、辦理效能之「和」。
產村交融,夯實村莊復興根基。都市型現代農業是南京農業明顯的特征定位。近年來,南京市立足資源稟賦,以「鏈」破局,聚集綠色蔬菜、精品蟹蝦、南京鴨等八大農業主導工業,構建起以優質農產品為根底、衍生加工業為要點、都市休閑農業為特征的現代農業工業系統。充沛發揮南京國家農高區和國家農創中心兩大渠道引領效果,著力打造歸納功能強、科技配備強、經營主體強、工業效益強、競賽才能強的都市現代農業強市。
依托大都市、大商場,現在南京已建成構思休閑農業景點(區)500多個,全市有綠色優質農產品570個,「金陵味稻」「食禮秦淮」等一批農產品區域共用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成功舉辦18屆的「南京農業嘉年華」已成為全國休閑農業三大品牌之一,累計招引市民遊客800萬人次、完成歸納收入15億元。
「10年前黃龍峴還是個偏遠落後的小山村」,江寧大街牌坊社區黨總支書邢有明介紹,2013年開端,經過與江寧旅行工業集團合作,黃龍峴傑出茶工業展開,樹立了茶業種、管、養、采、炒規範化系統,成功培養了黃龍峴「龍針」「龍毫」兩大品牌,結合美麗村莊建造帶動村莊旅行展開,打響了「金陵茶文明休閑旅行榜首村」的產村交融品牌。
與全市美麗村莊建造相同步,各涉農區不斷豐富村莊經濟業態,因地製宜展開構思農業、村莊電商、村莊民宿等工業,一大批村莊成為網紅明星村。比如,吃住行遊購娛一體的村莊輕休假基地,浦口區不老村已經成為市民近郊休假的首選;溧水區傅家邊立足特征農業舉辦的草莓文明節出售火爆,傅家邊梅花節人氣直追紫金山梅花季。
工業興則村莊興。村莊三次工業交融展開帶來了更多的工作創業時機,市民下鄉、企業興鄉、能人回鄉方興未已,大學生和城市創客到村莊立異創業、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工作蔚成風氣。美麗村莊演示村農人收入高於全市平均7000多元,農家樂和民宿經營戶戶均年收入超越25萬元。新式村莊團體經濟展開進一步加速,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人變股民,村莊宅基地和農人住宅大幅升值,農人財富堆集跨上新臺階,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同步增長。2022年南京全市村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達3.47萬元,同比增長6.0%,城鄉收入差距接連十年縮小。隨著城鄉一起富裕腳步進一步加速,城鄉一體的社會保證規範進一步提高,農人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記住鄉愁,弘揚中華優異傳統文明。總書記強調,「要深化發掘、承繼、立異優異傳統鄉土文明,弘揚新風正氣,推動移風易俗,培養文明鄉風、傑出家風、淳樸民俗,勃發村莊文明新氣象。」鄉土我國是我國的底色,村莊是中華優異傳統文明的發源地和根基所系。耕讀文明是咱們的軟實力,農耕文明的勤勞質樸、崇禮親仁,傳統文明的天人合一、厚德載物,家國文明的天下為公、精忠報國等,與社會主義中心價值觀一脈相承。建造和美村莊,有必要據守、維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異傳統文明,進一步激活村莊的文明價值。
茉莉花文明是六合區作為「我國民歌之鄉」的文明手刺。「蜚聲國際的經典民歌《茉莉花》采風地就在金牛山腳下,其母曲鮮花調傳唱至今已有百年前史。」六合區金牛湖大街主任陳萬明介紹,他們在以山子林村為代表的田園村莊創建過程中,十分重視凸顯茉莉元素,以「歌」為魂,約請「鮮花調」第六代傳承人定期進行民歌展演,以鄉民膾炙人口的方法,宣揚「和」文明,培養崇德向善、調和和睦的家風民俗。
環繞和美村莊建造要求,南京市深化發掘村莊傳統文明、農耕文明、赤色文明。溧水李巷村新四軍活動舊址和紀念館成為省市掛牌的赤色教育培訓基地,打響了「蘇南小延安」品牌;六合「農人畫」、高淳「跳五猖」、浦口「手獅舞」等鄉土文明活動,活化了非遺、傳承了民俗、讓人們記住了濃濃的鄉愁。
中華優異傳統文明在新年代文明實踐中入腦入心。在江寧區湯山大街阜東村,「文明+文明」吹出年代新風,戶外顯示屏、村頭「雲喇叭」、移動小視頻,小品扮演、名嘴宣講……全方位立體式的宣揚活動正在火熱展開。據活動誌願者介紹,村裏在新年、端午節、重陽節等傳統節點前後都會安排各種各樣的文明實踐活動。鄉民讀書會人頭攢動,「最美家庭」「移風易俗」等評選活動激發了鄉民的參加熱心,厚植了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文明鄉風。
作為「天下文樞」和「國際文都」,南京市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城市文脈與村莊印跡互融互通。江寧楊柳村等5個村當選我國傳統村落名錄,高淳漆橋村等62個村當選江蘇省傳統村落名單,浦口瓦殿村等21個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現現在的南京村莊,山水之間處處展現出深厚的文都見識與靈動的和美村韻。
四治交融,推動村莊辦理現代化。立異村莊辦理系統,走村莊善治之路。近年來,南京市堅持黨建引領、「四治交融」,以自治增生機、以法治強保證、以德治揚正氣、以智治提效能,全面推行文明誠信積分製、小微權力清單製,立異工作機製,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同享的村莊辦理新格式。
放權於民,問計於民,才能充沛調動廣闊農人參加村莊辦理的活躍性。在善治村莊建造過程中,南京市打造了商議書房、鄉賢議事堂、鄉民理事會、婦女議事會等一批議事協商渠道,立異「和事佬」「螞蟻治家」等小微工作室,常態化展開鄉民說事、民意懇談、百姓議事活動,讓鄉民從村莊辦理的「旁觀者」變為「主人翁」。
「我的積分換了10斤大米和一桶油!」江寧區湖熟大街河北社區的居民高興地向記者展示了他們用誠信積分兌換的日常用品。河北社區新鄉賢聶小鳳老師說,社區探究實行「家庭誠信積分」準則,用文明誠信積分卡記錄鄉民點滴進步,讓鄉風文明有「鏡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標桿」可比,引導鄉民崇德修身,有用激發了村莊辦理新生機。
在浦口區永寧大街東葛社區網格化社會辦理指揮分中心,70多個智能探頭24小時不間斷地展開著長途巡查,「咱們將社區劃分為四個網格,對底層辦理六要素人、地、事、物、情、安排進行數據匯總,全社區1222戶、3429人、293個要點服務對象及4個在地企業的動態改變在電子大屏上一覽無余。」東葛社區黨總支書記朱遠剛介紹。網格數字化辦理不只完成了信息數據共建同享,也進一步推動了村莊辦理才能提質增效,經過下沈辦理、及時處置,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相似河北社區「積分製」和東葛社區「網格化」這樣的村莊善治實踐在南京村莊已遍地開花。江寧區「精準分類優辦理,多治交融促復興」做法當選全國村莊辦理典型事例,六合區橫梁大街三友湖村等10個村當選全國村莊辦理演示村,江北新區大廠大街新莊社區等16個村(社區)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演示村(社區)。村莊辦理系統的進一步完善,辦理效能的不斷提高,夯實了南京接連三年當選「我國最有安全感城市」的底層根底。
從「康居村莊」到「美麗村莊」,再到「田園村莊」,新年代南京村莊閱歷了三次叠代蝶變,在村莊全面復興進程中構成了較為明顯的地方特征。南京市農業村莊局一級調研員陳佩弦表示,下一步,南京市將與時俱進,在新起點上高規範對標對表浙江「千萬工程」經歷做法,統籌謀劃和美村莊建造總體布局和途徑行動,著力打造一批農業高質高效、村莊樂居樂業、農人富裕富足、鄉風調和和暢、城鄉交融融通的和美村莊演示樣板,為我國式村莊現代化繼續探究新途徑、堆集新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