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关切共议民生话题汇集民意民智助力城市发展
公民城市公民建,公民城市為公民。8月10日起,嘉定區新聞辦公室、嘉定區融媒體中心聯合各委辦局,推出「我愛我嘉」2023民生系列訪談節目,環繞新一輪「五大動」中「民生新福祉」提高舉動等話題,聚焦民生關切、共議民生話題、匯集民意民智,助力城市開展。

今天(8月23日)上午,嘉定區農業農村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沈飈做客直播間,暢談嘉定的農業開展,並現場回應市民、網友意見建議。

「我愛我嘉」2023民生系列訪談由上海農商銀行、嘉定城發集團特約支撐。
農村房子翻建,怎樣才能讓百姓更滿意?農人要致富,接下去該走哪步?綠色現代農業開展怎麽提質增效?↓小嘉為你劃要點↓優化村莊環境現在,嘉定全區有141個行政村,其中規劃保存維護村57個、規劃非保存維護村84個。現有規劃保存村鄉民房子3.1萬戶,其中1990年前翻建的房子有2.15萬戶,農村房子老舊是客觀存在的突出問題。
「區裏出臺了保存維護村宅基地管理辦法,各個鎮也出臺了鄉民建房管理實施辦法,進一步暢通農人建房的批閱途徑。另一方面,為解決老式聯排住宅不易翻建、零星翻建帶來道路等公共配套設施『拉鏈式』施工等難題,我區在全市立異實行農村住房組團式創新形式。」沈飈說,嘉定通過人居環境優化提高,改進宅前屋後環境,不僅農房創新了,前後道路也更為寬闊,農人自家的小車也能方便進出。此外,公共服務配套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新房子都通了天然氣,農村生活的便利度得到大幅提高。
安亭鎮星明村「組團式」翻建項目組團式翻建需要資金,資金從哪兒來?鄉民除了能住得更好外,能不能讓錢袋子也鼓起來?沈飈介紹說,現在,嘉定的組團式翻建的資金是自籌的,房子是自建管理。「在建造過程中按照需求,村委會搭建渠道,把鄉民剩余的房間和大企業對接開展租借。房子新了,租客層次高了,租金就上去了,鄉民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沈飈說。
促進農人增收除了出租房子外,栽培也是鄉民的首要增收渠道。近年來,嘉定正不斷提高優質地產農副產品競爭力,除了葡萄、哈密瓜、黃桃等「經典品種」外,嘉定也在不斷引入新品種。沈飈說,「滬紅糯1號」是上海農科院最新研討開發的品種,嘉定將其引入,本年嘉定39家合作社栽培面積達400畝,畝產量平均在705公斤左右。由於「滬紅糯1號」優質的口感,打破了傳統的論斤賣向論個賣的改變,平均單數果價在2.5元左右,總體經濟效益到達370萬元。
本年夏秋季計劃生產種約5000公斤,估計未來能夠打破1萬公斤,相信未來「滬紅糯1號」會成為嘉定農業一張新的名片。
無人農場規劃擴大農業品種在豐厚,農業技術也在不斷提高。兩年前,嘉定率先在全市試點水稻「播種管收」四個環節的全程無人化操作,簡稱無人農場。沈飈說,從兩年前試點300畝,本年現已到達1600畝,到年末將到達3890畝。無人農場完成了勞動強度的下降,農業功率的提高。
「從『方向盤』到『鍵盤』,完成了生產方法的變革;從『有人』到『無人』,解開了農業生產力短缺的桎梏。現在,無人化農場全部北鬥衛星定位,包含日常的田間管理都是用數字農業的方法,給耕耘作業賦予了現代的科技力氣。」沈飈說,嘉定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構成1600畝規劃的水稻全程無人化作業示範區,並現已通過市級驗收。
在出售方面,「我嘉生鮮」簽約入駐渠道的農業運營主體現已到達21個,包含嘉定白蒜、黃渡番茄、馬陸葡萄、外岡大米等。本年還將以「我嘉·鄰裏中心」為載體,在新成路街道鄰裏中心、白銀社區鄰裏中心和希望社區鄰裏中心等多個「我嘉·鄰裏中心」開展社區農產品特征團購和展示展銷活動,方便社區居民,讓地產優質農產品從「田頭」直送「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