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健康状况是原油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我國或許正在「復蘇」,這將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石油需求提供重要的推動力。上周末公布的最新製造業收購司理指數(PMI)令分析師們感到達觀。這些數據顯現,9月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製造業PMI連續4個月上升,4月份以來首次升至擴張區間。工廠的生產活動重回正軌,證實了8月份的良好感覺。8月份,該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贏利同比增加17.2%。

我國經濟的健康狀況是原油價格的決議性因素之一。2022年,這個亞洲巨人每天耗費超越1200萬桶石油,成為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根據世界動力署的最新估計,在這個國家的助推下,本年全球石油消費量將達到創紀錄的1.018億桶/日。

報導稱,我國的經濟狀況是原油價格在本年夏天之前整體一直下跌(跌至每桶74美元)的主要催化劑。其時,我國的經濟增加明顯放緩。但是,高盛公司明確指出,最近幾周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各類質料的需求明顯增加,尤其是石油。高盛稱,我國對「黑金」的需求在上個月增加了6%,超出了該公司的預期。該公司稱:「我國對石油的需求得到了創紀錄的國內流動性的支撐。」根據最新官方數據,我國8月份的原油進口量達到1243萬桶/日,比本年7月份大增20.9%,比上一年8月大增30.9%。
這種狀況改變了歐佩克及其盟友的預期。該組織現已在維也納就下一步的產值組織進行磋商。此前,在美國和歐洲的高利率環境下,亞洲的低需求和人們對世界經濟體現的疑慮,使得歐洲原油基準價格減至每桶72美元。
面對這種局面,歐佩克經過新一輪的減產來「救市」。根據歐佩克自己的結論,這些辦法加上需求的增加,產生了每天300多萬桶的供給缺口,這是十多年來最大的供給缺口。在這種狀況下,原油價格在上一季度上漲27%之後,升至每桶95美元。專家們現已提示稱,每桶100美元或許是油價上升的下一個目標。
現在,歐佩克正在開會以決議下一步采納什麽辦法。多位分析師認為,來自我國的最新數據或許會讓歐佩克考慮采納與此前不同的做法。荷蘭世界集團在分析報告中稱,「對沙特來說,最大的關心是我國的需求」,而我國「周末公布的數據」帶來了決心。荷蘭世界集團的大宗產品分析師沃倫·帕特森說:「沙特或許將決議開始減小自願減產的力度。」不過,這位專家排除了整個歐佩克的組織發生變化的或許性,並稱或許的調整將僅限於中東國家采納的辦法。